零和博弈什么意思?(什么叫零和博弈)

admin 12-07 10:02 208次浏览

“零和博弈”和“非零和博弈”是博弈理论解释人与人之间博弈及合作关系的两种模型。

通俗地解释,“零和博弈”的含义是参与博弈的各方,一方或若干方所得,必为另外一方(其他方)所损,由于利益关系不均衡,未能通过合作使整体利益扩大,甚至出现两败俱伤的双输局面(可称之为“负和”)。而“非零和博弈”的含义正好与之相反,参与博弈的各方都能从合作中得到益处,一方得益不仅不导致另方受损,反而以另方得益为前提。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双赢、共赢。饶有趣味的是,一些社会生物学家用这两个模型解释人类进化的轨迹和结果:一些种群之所以衰落乃至消亡,就是因为群体内部未采用“非零和博弈”的规则。而现存不同种群(民族)、社会发展的差异即不同的文明程度,源于这些社会内部不同的博弈方式。这种解释,道理未必充分,但是别具一格,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。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,似乎缺少“非零和博弈”的思想(原因可能与基于土地的生产方式有关),无论是“成王败寇”,还是“一山不容二虎”,都是“零和博弈”的通俗写照。

从企业角度看,内部的协同关系就是一种“非零和博弈”。但问题在于,现代社会中,这种合作大部分情况下必须也只能在陌生人之间发生。而许多中国企业远未从封闭的“同缘”(家族/同学/同乡等)合作模式中走出来,即合作依赖于熟人关系——只有长期观察和磨合才能相互了解、信任和产生默契,即所谓的“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”。目前一些企业人才培养的“内生政策”(招“学生兵”从头开始培养)以及职业经理人水土不服现象,都是未解决陌生人合作问题的一种直接或间接反映。很显然,这种状况,既不利于企业扩大人力资本的来源,提高人力资本的产出效率,也不利于企业打破区域限制,在跨文化的背景下成长(也就是说,难以实现“国际化”)。总的来说,在封闭的圈圈里打转,企业很难做强做大。

零和博弈什么意思?(什么叫零和博弈)-聚财客

企业中陌生人非零和博弈,有两个“结构性”影响因素,即对参与合作各方博弈行为及合作结果有重大影响的博弈规则,以及相关主体的观念和思维方式。前者是企业的有关制度规范,后者则是所有组织成员的心理契约。

从制度规范角度看,现代企业制度从某种程度上看,就是为了实现陌生人之间的合作而产生和演变的。法人治理结构以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涉及组织架构、管理体制、决策机制、运行流程的制度规范体系,为由陌生人组成的现代企业组织铺就了长久发展的基石。但在现实中,不少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是虚置的,缺乏既保护双方又制约各方(这两者是统一的)的内在机制,公开、透明、规范、有序的管理就更谈不上了。没有权力、利益平衡和制衡的稳定机制,没有保证双赢、共赢的制度规范,短期内会使博弈的部分主体(通常是少数主体)获取、切分非均衡利益,也会使不讲诚信的投机主义盛行,甚至导致不择手段的内部恶斗(如“先下手为强”“不按牌理出牌”等行为)。从长期来看,这样的企业组织终会分崩离析、灰飞烟灭。

零和博弈什么意思?(什么叫零和博弈)-聚财客

制度规范背后的深层因素是心理契约。其含义简单地说,主要是指双方的共识以及背后的心理机制,即共同的目标、信念、认知、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。心理契约既来自于博弈参与各方既定的文化前提(已有的观念、思维方法等),也受合作规则和实践的影响。在现代企业参与成员心理契约的诸多内容中,超越个体本位的共同体利益追求,对其他参与方权利的认可和尊重,对人己边界、公私边界的确认和把握,正视人性弱点、认同相互制衡、调控个人欲望和感性的理性原则,遵守规则、规范的契约意识,以及不认死理、不钻牛角尖、不走极端、必要时可以妥协的“灰度”思维和灵活态度等,都是牵引、保证合作各方非零和博弈的前提、基础和重要因素。一些合作伙伴,之所以从起初的各有所需、信誓旦旦,发展到后来的反目成仇、相互纠缠、双双陷入困境,其原因除制度不完善、不严密之外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具有自律约束作用的内在原则。

在中国基于农业文明和皇权统治的历史文化传统中,有许多深层次的理念、认知及思维方式是妨碍“非零和博弈”甚至是为“零和博弈”服务的(如等级观念、权力意识,消解个人的人身依附关系和共同体氛围,玄而又玄、个性化而非平台化的理念表达,不讲道理、不讲逻辑的论证方式等);亦有不少是妨碍陌生人合作的(如“内外有别”“差序结构”和圈子文化等)。因此,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,陌生人“非零和博弈”问题不仅事关企业的成长,也事关文明的演变和递进。

  • 暂无推荐